澧水文学 | 苦竹寨:流淌在青石褶皱里的千年心跳
2025-04-26 11:09:0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张思 | 作者:彭文静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5868

晨雾未散时,推开苦竹寨的木门,檐角垂落的露珠折射着千年前的光。这座沉睡在澧水臂弯里的古寨,连风都裹着陈年桐油与炊烟的气息。青石板路蜿蜒如老人手心的纹路,每一道裂痕里都蜷缩着苦竹寨的史诗。

指尖抚过吊脚楼斑驳的廊柱,木纹里渗出唐宋的月光。那些悬在河畔的楼阁,像母亲伸长的手臂,总想接住顺流而下的乌篷船。船工号子早已沉入河底,但俯耳贴着褪色的窗棂,仍能听见明朝商贾用碎银敲击酒碗的脆响。覃垕王的战旗曾卷起澧水的波涛,如今只剩石墙上几枚生锈的箭镞,在雨后默默渗出褐色的泪。

转角处斜倚的烽火墙是最沧桑的说书人。春燕在它肩头筑巢时,会衔来旧时光的碎片:马帮驼铃惊飞林间雀,绣娘指尖滑过土锦的经纬,戏台上一声花腔震落满河星子。最动人的是那些陷在石缝里的车辙印,深深浅浅,盛着赶集孩童遗落的糖人竹签,商队骡马踏碎的野菊,还有新嫁娘花轿下漏出的胭脂香。

朱家台的陶蛹纹陶器在玻璃柜中沉睡,六千年光阴凝成它背上的螺旋纹。考古刷轻扫尘土时,恍若触到先民驯蚕的手指温度——那些将桑叶与月光一同织进麻布的夜晚,是否也有母亲借着陶灯微光,为远行的孩子缝补星辰?

暮色漫过河滩时,苦竹寨便成了倒扣的时光瓮。恍惚间古戏台突然鲜活起来,月光在台柱上勾出半透明的青衣水袖。打更人梆子声惊起檐角铜铃,叮咚声坠入石板路,溅起明清书生遗落的半阕残词。客栈门楣褪色的匾额,在夜风里轻轻摇晃,像在点数那些再未归来的商旅魂魄。

张家界的山水列车轰鸣而过,却惊不醒这座枕着往事酣眠的寨子。倚在巷子深处的老人总说,老木头里会渗出琥珀色的记忆——那是明清商号算盘珠子的噼啪,是纤夫勒进肩胛的绳索,是清明时河灯载着的未寄家书。如今我的相机快门,也终将成为百年后某片青瓦下,另一段待破译的密语。

离寨时带走一片屋脊残瓦,裂痕里渗出唐宋的雨,明清的雾,和今人指尖的温度。这哪里是古村落?分明是澧水用千年光阴,在峡谷里写就的一封未完成的情书。

责编:张思

一审:尚柳

二审:杨明

三审:陈桦
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时政报道
视听桑植
时政报道

  下载APP